初见市八院外科医生马东兴,是在今年9月初我市召开的欢迎援坦医疗队员回国座谈会上。黑瘦憔悴的他发言简短,称呼自己的6名队友为“兄弟们”,一句“只讲奉献,不求回报”令人心生敬意。
随后从座谈会上市八院(原铁路医院)副院长吕春明的发言中得知,马东兴医生援坦的两年中,付出了许多代价:遭遇两位亲人去世的打击;在圆满完成援坦任务临行之际,又身患重病,不得不提前1个月回国,至今身体仍在康复之中。
其那!其那!
过去两年来,非洲坦桑尼亚塔宝拉省,每当淄博医生马东兴去医院查房、接待患者、做手术、甚至去街上买菜时,时常遇到人向他竖起大拇指,说:“其那!其那!”
“其那”是坦桑语言“中国”之意。竖起大拇指,在坦桑代表“好”。马东兴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刚到坦桑不久。
2007年7月31日,马东兴一行7人,从淄博来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坦桑尼亚,深入神秘非洲执行神圣的援外医疗任务,让他们异常兴奋。
到达塔宝拉省医院后,真实的非洲逐渐呈现在眼前。塔宝拉省是坦桑尼亚西部最大的省,淄博援坦医疗队所援助的医院拥有400张床位,而医护人员只有六七十人,且药械极度匮乏。“比想象中还要艰苦。”马东兴说。
刚到医院第三天,还没有完全适应环境,塔宝拉省的卫生厅长、留德博士mhina,就请求与马东兴一起做一例前列腺手术。前列腺手术,对普外科专业的马东兴来说并不擅长,这是跨学科操作。但他也明白,若要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这个要求无法拒绝。手术中间,坦方医生在插导尿管时出现了问题,怎么也插不进去,马东兴凭借多年来熟练的外科技术操作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用一根金属导尿管加丝线牵引,解决了插导尿管困难的问题。术后,mhina对马东兴竖起大拇指,说:“其那!其那!”
忠孝难全
当马东兴在坦桑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时,家里却发生了意外。2007年9月14日,马东兴的岳父在临朐老家遭遇车祸。虽然市八院的领导、医疗专家迅速赶往现场,协助全力救治,但仍然无法挽回老人的生命。6天后,岳父不幸去世。
祸不单行,仅仅5月之后,从小把马东兴看大的爷爷又因病去世。当妻子通过网络视频告诉他这两个消息时,万里之外的马东兴失声痛哭。
“没能见两位老人最后一面,是我终生的遗憾。”马东兴声音低沉地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失去至亲让马东兴痛彻心扉,但面对一位位坦桑患者痛苦的面容和求助的眼神,他始终无法放下的是医者的责任。一例例成功的手术,一个个痊愈的病人,两年来,凭着精湛的医术,马东兴在简陋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做了上千例手术,为众多坦桑人解除了病痛。
友谊花开
非洲是艾滋病的重灾区。据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者总人数的70%都在非洲。对于在非洲坦桑尼亚工作的医疗队员马东兴来说,为艾滋病患者或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诊治是平常事。“给艾滋病人做手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的外科技术操作,不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自我防护艾滋病的关键。”
马东兴坦言,他也有恐惧的时候,“我有两次在手术中扎破手指,事后很紧张,担心是艾滋病人,幸亏后来检查发现这两个病人HIV是阴性。”说这番话时,马东兴语气平静,他已习惯了恶劣的生存环境带给人心理及意志上的磨砺。
两年来,马东兴和队友们努力工作,全心全意为坦桑人民健康服务,不仅赢得了患者信任,还赢得当地政府和卫生部的赞誉和嘉奖。
2008年7月18日,淄博援坦医疗队家属们来坦桑探亲,马东兴的助手Grace特地买了一只羊送来,这是坦桑人接待最尊贵客人才有的礼节。
2009年5月,马东兴腹部开始隐痛,怕同事和家人担心,他一直强咬牙坚持着。7月,援坦工作即将完成之际,他腹痛难忍,只能靠吗啡止痛。并出现了黄疸。作为大夫的马东兴意识到自己的病真的很严重了。无奈之下,马东兴只好提前回国接受治疗。回国后检查发现,他竟患有疟疾、胆囊炎并结石、阻塞性黄疸、疟疾性肝炎等13种疾病,至今仍在接受治疗。
两年的援坦生涯,在马东兴身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马东兴却平和地说:“为了中非友谊、为了祖国的荣誉,这是我一生无悔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