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报淄博3月23日讯 “才1200克,干了这么多年妇产科我也是第一次遇到。”今天10:00许,望着大腿仅如成人拇指一般的男婴,白雪梅主任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婴儿太小了。 黄女士是菏泽人,今年来到淄博打工。3月17日,怀孕才26周的她突然出现腹痛、流血等症状,被其家人送至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妇产科主任白雪梅诊断,初步考虑为26周妊娠先兆流产,经做彩超发现胎盘早剥。“但是胎儿孕周太小,如果出生,生存的可能性也很小。”医护人员权衡利弊,再三考虑,认为产妇出血量不是很大,决定冒险让胎儿继续在孕妇身体待几天,但是对孕妇的病情和胎儿情况进行24小时严密监护。 3月18日、19日,经过积极治疗,产妇的胎盘早剥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 3月20日,医护人员继续采取保胎,促胎肺治疗等措施,尽量提高胎儿出生后的生存能力。 3月21日19:00许,黄女士再次出现阵发性腹痛,吸氧、用药,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救治,3月22日2:25许,黄女士产下了一名男婴。“这个孩子生得太不容易了,忙活了7个小时呢。” 白雪梅主任介绍,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以对母婴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称为极低体重儿,这种婴儿出生后存活率极低。这次这名体重1200克,身高30厘米的男婴能顺利出生,实属罕见。目前,男婴情况还算平稳,还在早产儿特护病房接受监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