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由铁路医院转制的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从2006年至今,医院床位编制由原来的137张扩大到实际开放床位612张,固定资产总额由3070万元增长到近亿元,住院病人数增加了近5倍,医院收入增长了400%。在全国同期转制的一批铁路医院中,其发展速度独占鳌头;其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亦为我市卫生系统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科学的管理是这家医院顺利完成社会化转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系列报道解读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管理之道。
挂牌全国第六家国家级慈善医院“中华慈善淄博医院”;五个国家级项目先后收入囊中;淄博市商业医院的顺利并入;医院品牌效应大幅提升……近年来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这家由铁路医院转制而来的医院一次次成为业内外瞩目的焦点,其成功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管理玄机,又是何种利器让其在发展中攻守自如,从转制之初的岌岌可危走到如今的蒸蒸日上?
战略转型
2006年8月14日,在淄博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局的关心支持下,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配备了新的领导班子。段明福一班人走马上任。
此前,这家由铁路部门转制地方的百年医院已步入岌岌可危的关口:人才流失、效益下滑……如何才能让八院顺利实现社会化转轨,并在强手如林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成为摆在段明福一班人面前迫在眉睫的首要课题。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当时医疗市场需求及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后,他们拿出了医院发展战略上的构思:坚持小综合、大专科、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突出老年病、康复医学特色,实施高科技人才带动,做大亮点项目,做响慈善医院,在淄博乃至鲁中地区创出品牌,促进医院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八院后来的蓬勃发展一步步证明了这一独特战略构思的前瞻性、可行性、有效性。
制度第一
战略已定,如何实现?段明福选择了理顺运行机制作为突破口。在他看来,管理就是“管”和“理”,要把整个流程理顺,并按要求去管。
于是,他提出了“六实”管理方针,暨党政主要领导要出“实招”、分管领导要“实抓”、中层干部要“实管”、全院职工要“实干”、医院要见“实效”、老百姓要得“实惠”。大胆实行了科学有效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紧接着,对医院整个制度建设进行全面、全新的规范与整改。这一系列大动作,激发了八院人的工作激情,让医院在短时间内气象一新。
“制度之于医院如同法律之于政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实践也证明了,只有制度的完善修订和认真执行,才能保障医院各项工作持续、高效、快速的发展。”段明福始终致力于医院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他持续不断的推动下,日前,八院顺利完成了长达1200页的医院《制度、职责、流程汇编》,全面涵盖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医疗管理、医技管理、护理管理等各个层面、各个岗位,上至院长下至普通员工,都可以按图索骥来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
永续创新
有人说,面对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采访段明福,最大的感触是他的创新精神。
他创新做特色。敏锐的预见到群众健康需求,康复医疗、老年病是一个医疗市场的蓝海。经过精准定位、管理深耕,如今,八院的老年病科特色突出,而康复中心无论规模、技术、人才均堪称鲁中第一,实现了医疗市场和社会责任的双赢。
他创新做公益。坚持公益先行,挂牌中华慈善淄博医院,在各级慈善组织的资助下,医院运营成本显著降低,经费来源相对稳定,既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又为医院发展提供了保障。
他创新做慈善。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用高科技诠释慈善的新理念,致力于打造高科技引领下的慈善项目。
他创新求发展。推崇医院要发展在“新”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人才管理、甚至医疗环境都在随着医院的发展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一家医院,在一段时间内,做大做强并不难,难的是做持久。持久的发展要有持久的动力,持久的动力来自不断的变革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段明福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