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萌是过去我在义诊时的来访者,今天和丈夫一起到我的诊室进行心理咨询。
池萌换了个工作单位,上班第一天,就受到领导的批评,其实就是一句话。工作环境变化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再加上和领导不熟悉,领导可能认为没有什么的话,池萌却非常在乎,结果就形成了心理压力。
池萌过去就有低血压,有些头晕。因为有了这次批评,常人认为简单不过的刺激,就开始生病了,头晕逐渐加重,上班时症状特别明显,见到领导更紧张,以致不能上班。池萌不仅有紧张,还有害怕、不安、难过等问题。
一般人认为,生病了,休息是应该的。池萌也开始休息了,结果发现疾病并没有缓解,更感到无所事事。有句俗话:无事生非。没有事情时,就要找点事情,哪怕是生病也可以,不然生活没有就内容了。池萌在家休息不能上街,一是担心自己晕到,当然她事实上从来没有晕到过,只不过是强烈担心而已。二是担心同事看到不好,因为既然身体好好的,为什么不上班呢,这样传出去,影响自己的形象。池萌希望在家,因为没有压力,但又不愿意在家,因为人总得工作啊!池萌愿意去上班,但又感到不能上班,那样会晕到的。这就形成了心理矛盾和冲突,就这样痛苦着。在家休息,对心理疾病没有好处,是对矛盾的消极回避,问题没有解决,虽然可以暂时舒服、缓解,但是以损害社会功能为代价的。心理问题要积极面对才能够解决!
因为池萌没有什么事情做,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没有什么生活内容,也就整天关心自己的健康,尽可能去发现些问题。许多心理疾病和注意有关,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可以说指到那里,那里就有疾病。我们健康人的注意是指向现实生活,很少指向身体。如果受到挫折,再加上事实上身体有一点点小问题,就会指向内心世界和身体感觉,这样的感觉就会放大和夸张,结果小问题成为大问题。当然池萌不是伪装生病,而是她的性格决定这样的结果。我们健康人对健康是关注的,但是关注的程度和生病的程度是一致的,如果过度关心和过度不关心都是不健康的。池萌是过度关心了,她有追求完美的性格,有敏感心理,和易受暗示的特点,结果一小点点的难过,就被夸大了。这样的痛苦别人不理解,就是她自己也不理解,这又增加了痛苦。身体的疾病是痛,心理的疾病是苦,而苦更折磨人。
池萌也有好的时候,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她喜欢唱歌,在唱歌时,她什么疾病的感觉都没有了。这些已经告诉我们心理健康的规律,如果我们的注意转向现实世界,心理疾病会缓解,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关注程度成正比。转移注意的方法,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能够着迷其他事情,疾病就没有了,至少没有这样的痛苦。
我和池萌说了许多生活的道理。其实,我们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生病。生活的内容有许多,有许多比生病更有意义,为什么一心一意生病呢。当然,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健康,有的人认为,人为什么活着,健康就好,这是不合理的认识。健康是基础,但是健康不是目的。如果人生仅仅是为了健康的话,那样的人生没有意义,健康是实现我们人生目标的生命的载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如果我们能够做其他事情了,心理疾病就好了。许多人认为,我只有健康了,才能够去工作,这是不合理的。而是,只有去积极工作,带着问题去工作,我们才能够得到健康。我肯定地告诉池萌,她的疾病不会死亡,不会晕倒,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既然这样,就可以带着这些小问题,去积极工作,去热爱生活,这些疾病就自然没有了。
我的话,池萌听了,点头同意。但是我不知道她领悟没有。如果领悟了,还要去积极行动,才能够真正改变这些。
是啊!生命中,生活是最重要的,哪怕没有健康。生活在健康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有健康,而没有生活,谁又愿意过呢?
作者: 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 阎加民
阎加民:男,汉族,心理学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师资。淄博市中西医结合临床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服务领域:从事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学教学工作近30年,以精神心理障碍(如头痛、失眠、心烦、紧张、郁闷、乏力、慢性疲劳等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不适、创伤术后烦躁、性格行为改变等)、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躯体形式障碍等)、学习行为障碍、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症、考试焦虑综合症、性心理障碍、进食障碍及心身疾病心理问题的诊治、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见长。
咨询寄语:喜欢自己,爱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