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凝聚,一个时代需要一种精神引领,一个社会需要一种精神支柱……当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袭来,唯有精神崇高,才能使人多一分从容,少一些浮躁。当铅华洗尽、尘嚣远去,唯有精神的力量光芒依旧。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六种”精神在本报相继刊登以来,引起了社会对“精神”二字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一种精神的形成,不是写在文件上,也不是说在嘴巴上的,而是体现在行动中、融化在一方水土里。
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华慈善淄博医院)始建于1905年,几经更迭、几度易名,从先前的“铁路诊疗所”,到“张店铁路医院”,再到“淄博铁路医院”,直至今天的“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华慈善淄博医院”、“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百年风雨铸就的里程碑上,镌刻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镌刻着怀仁济世的慈爱精神,也镌刻着一代代八院人拼搏进取的创新精神。
雷锋精神、大庆精神,每一种精神的背后都有一个标杆人物,在淄博八院百年发展史上也不乏标杆式的人物,但是在新时期八院发展史上,段明福毫无疑问成为八院的一个榜样,一个楷模,一个精神符号。段明福面对刚刚转型的重重困难,开出了根治顽疾的“六实管理方针”妙方;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他登高远望,敢为人先,奇招亮剑指明了发展方向;面对百年文化沉淀,他感情投资,凝聚力量,完美勾勒出了独具特色的“八院符号”;面对别人做不了的,别人不愿做的,他勇作“谋其上者”创出了20个沉甸甸的第一;面对全而不精、利润微薄的经营状况,他提出了“大慈善”模式和“用高科技诠释慈善”的新理念,打造了响当当的慈善品牌。
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医院床位编制由原来的137张改写为612张,固定资产总额由3070万元增至亿元,住院病人数每年成倍数刷新,收入增长了400%,挂牌全国第六家国家级慈善医院“中华慈善淄博医院”;五个国家级项目先后收入囊中;淄博市商业医院的顺利并入;2011年9月挂牌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拥有CT、高档数字化智能彩超、磁共振、大型DSA、DR、热断层扫描健康体检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300余台套,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创造了百年历史的最好水平。在全国同期转制的一批铁路医院中,其发展速度独占鳌头,其由弱到强的发展轨迹为卫生系统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