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维护残疾儿童的利益,着力缓解和逐步解决脑瘫儿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淄博市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儿童康复中心的政策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效果。但是,目前淄博市脑瘫儿童就诊率较低,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的比例较低,康复中心经费不足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为此,在淄博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本报特别邀请九三学社淄博市委的6名淄博市政协委员,深入儿童康复机构现场进行调研,了解淄博儿童康复机构的现状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其发展建言献策。
每年残疾儿童出生率千分之三
3月7日14:30许,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儿童运动治疗室内,4岁的小泽(化名)刚刚完成了下午的第一节课。因为当天是周六,多数接受脑瘫康复治疗的孩子都回家了,儿童康复科科长郝宁也有了难得的清闲时间。
“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康复器械,这个上下楼梯和上坡下坡都是培养孩子行走能力的。”儿童康复科科长郝宁向来自九三学社淄博市委的淄博市政协委员介绍说,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除了儿童运动治疗室,还有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培养孩子的写字、画画、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目前,康复中心有来自张店区、淄川区、沂源县、高青县的20多名儿童正在接受康复治疗,他们的康复课程贯穿全年,接受一对一治疗,并且父母其中一人要全程陪护———父母学习康复技能,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训练。
“去年,我们先后完成了省市残联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100人次。”郝宁介绍说,从成立至今,儿童康复中心共收治脑瘫儿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儿童约80人。“但全市脑瘫儿童就诊率较低,来康复中心康复的比率较低。”
“目前像这样的康复机构有几家呢?”淄博市政协委员张新清询问工作人员。“张店区有3家医院设立了康复机构,其他各区县的这方面工作也在慢慢开始。”张店区残联副理事长梁东介绍说。
据了解,淄博市目前残疾儿童大约3000多人,每年残疾儿童的出生率达到了千分之三。“脑瘫儿童的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以前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孩子的情况,现在随着政策的倾斜,更多家长把孩子送出来接受治疗,这也是数量增长的原因。”梁东说。
儿童康复治疗费用高、周期长
3月7日上午,记者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见到了正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小萌以及陪同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爷爷奶奶。小萌今年5周岁,已经在这里进行了3年的康复训练。
“自从发现孩子得了脑瘫,我和她奶奶就一直陪着孙女在这里治病。”小萌的爷爷说,现在孩子每天的康复项目包括PT、OT、推拿、针灸、理疗等七八项,每天要花去200多元的治疗费,这还是因为花费的治疗费太高,给孩子减少了部分康复项目,“治疗的这几年,每年的花费都在10万元左右。”
“现在全指望着俺儿子和儿媳妇打工挣钱,全部都要用到孩子的身上,而且还要背上一屁股的饥荒。”小萌的爷爷表示。
虽然花费不菲,但老人觉得付出是值得的,现在小萌已经可以自己坐立,可以独立扶着器具站着,并且能与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儿童康复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一刻就能解决。”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儿康科主任徐成娥说,在儿童康复理念上,更多地提倡早期干预以及终身康复,“但是儿童康复相比成人康复和老人康复更为复杂,因为孩子处于不断成长的状态,面临的风险性更高,困难更多。”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郝宁的认同,她表示,目前儿童康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面临高额费用的难题。“如果让一个家庭支持孩子进行一个月的康复过程,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长期治疗的话,很多家庭就无法承受这种负担。”
除了康复费用较高外,能够进行儿童康复训练的地方也很少。“现在张店区除了3家康复机构外,还有一些民营机构,但是这些地方并不规范。而且有些可以做成人康复的地方并不愿意做儿童康复,因为儿童康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最主要的是,进行儿童康复盈利很低,因此,做儿童康复项目,其公益性远远大于盈利性。”郝宁说。
委员呼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实地调研了淄博市的儿童康复情况后,九三学社淄博市委的淄博市政协委员们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就是以综合医院为依托,发展多种模式的社区医院,加大脑瘫筛查力度,为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多种便利。他们认为,社区医院的发展有多种模式,但是以综合医院为依托不失为一种好的形式。
具体内容是,社区医院以综合医院为中心,加强沟通交流,积极宣传脑瘫康复知识及康复评估系统,建立一整套与其配套并相互关联的院外医疗康复服务网络体系。在社区工作的医生与在综合医院工作的医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儿童筛查评估任务。如确诊可转诊到康复中心医院,而综合医院经过康复治疗后病情平稳但需要康复的病人可以转至社区医院继续康复。同时,社区医疗机构应有充分的康复理疗设备,让孩子在社区就可完成康复训练。
另外,还要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扩大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资金,扩大受助范围。政府开展康复救助项目,可以利用社会力量进行捐助,并进行相关政策性指导,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结合发展康复事业。
“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途径普及宣传相关知识,积极帮助脑瘫儿童的家庭正确认识疾病的性质,减少家庭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和对孩子的自责和内疚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与康复人员配合一起训练孩子,让孩子从身体和心理上双重康复,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政协委员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