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山东工人报》头版《铭记公益 福润百姓》 |
|
发布时间:2010-05-27 点击:6849 |

|
|
淄博市第八医院是由德国人兴建于1905年,整体实力曾一度在淄博一枝独秀,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造过“淄博301”的赫赫威名;曾有一段旖旎的色彩,“梅兰芳来淄下榻之处”,冲淡了医院固有的冰冷肃穆。2004年7月,伴随铁路改革,正式划归淄博市管理。2006年8月,以段明福院长为首的新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掀开了百年老院发展的新篇章。逐步发展为现今开放床位506张,在职职工600余人,医疗设备、医疗环境明显改善。 一、慈善惠民,掀开医院发展新篇章 新班子上任伊始,就响亮的提出“慈爱、奉献、和谐、创新”的八院精神,把慈善惠民作为立院之本。一是我院始终把为市民解难、替政府排忧为己任,积极探索惠民服务的有效举措,承担了“百名老人重见光明”公益活动,为淄博市60岁以上患有白内障的贫困老人复明手术;开展了向特困病人捐助、查体送晚报、流动医院进社区义诊、医疗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影响力大的公益活动;对城镇低保参保人员住院免除起付线;对下岗失业、特困等五类人员的部分检查费用优惠20%;逐步扩大单病种限价服务范围,让病人看起病、看好病。在全市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中,我院的惠民医疗举措得到了社会听众的点名表扬。二是大力开展慈善医疗事业。2009年1月,经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审批注册,副市长、市慈善总会会长刘有先同志亲自为我院挂牌“淄博市慈善医院”;2009年12月,又被中华慈善总会命名为“中华慈善淄博医院”,成为全国第六家国家级慈善医院。中华慈善总会会长、民政部原常务副部长范宝俊,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卫生部原副部长王陇德等领导莅临八院视察指导工作。2009年1月,在医院及所属卫生站所设立专门慈善门诊11处,大大方便了困难救助人群就医,全年共接诊受助病人3500余人次,减免医药费用近25万元。建立了中华慈善爱心血透中心和中华慈善特色肿瘤治疗中心,依托国内各级慈善组织募集的慈善基金,对特困家庭的尿毒症患者,提供血液透析专项救助,每年为每位患者补助上万元。近年来,我院慈善惠民总值达600余万元。 二、人才兴院,铸就医院发展新辉煌 “让环境留人,用事业育人”是八院实现人才兴院的根本策略。2007年研究制定了《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实施意见》、《科教工作管理办法》,调整充实了医院专家委员会。坚持“用好现有的、引进急需的、培养未来”的思路,本着“引进一个人才、激活一个专业、带出一个特色”原则,几年来,培养了13名在职硕士研究生,引进了11名骨干专业人才,返聘了5名知名老专家,初步构建起了一支合理的人才梯队。2009年成功引进了第一名博士,实现了八院历史博士人才零的突破。投入20余万元重奖科技人才,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氛围,真正做到了用良好的待遇留住人,用创新的环境培养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 三、低成本扩张,搭建医院发展的新平台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一是斥资上千万元购进临床急需的医疗设备。与江苏租赁公司合作,采用低成本、低费率的长期融资租赁方式,分三批引进了国内首台GE专家版智能数字化全身彩超、法国产第四代影像系统(DR)、大型查体车、数字化血管造影系统(大型DSA)、血气分析仪、磁共振(MRI)等医疗设备,总价值1254万元;2009年,在中华慈善总会的支持下,以买三赠二的优惠价格,投资252万元,一次购入价值近600万元的日本进口血液透析机30台,使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血透机数量达36台,其规模雄踞鲁中之首。截止目前,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已达300余台套,满足了临床工作的需要。二是改善医疗环境将老门诊楼装修改造成开放床位100张的老年优质科,租赁淄博饭店所属的银座宾馆改造为开放床位100张的神经康复科,改善了两大特色专科诊疗环境和发展空间;新建了磁共振室、血液透析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健康查体中心等,为医院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院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普遍认可,市八院的社会影响力、美誉度明显提升。近期,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的领导专程来我院,就慈善医疗事业做专题调研;淄博日报四次头版头条刊发《市八院改出公益好风景》、《老品牌孵化新优势》、《市八院:慈爱济困 大爱惠民》、《市八院:高科技诠释新慈善》等新闻稿件,多角度报道我院富有成效的工作;我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诚信十佳示范医院、全国医疗质量信得过十佳优秀医院、山东省及淄博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十佳百姓放心品牌医院、淄博市文明单位、惠民医疗先进单位、见义勇为先进单位、重症监护室被评为淄博市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
【关闭窗口】 |
|
|